大地部落文章

封面

环境保护除了垃圾管理条例,还需要走进自然

很多爱好户外运动的人应该都知道Leave no trace(荒野无痕),为了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冲击,其中有7大原则:

1. 旅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

2. 在可承载的路面行走和露营

3. 恰当地处理垃圾

4. 将属于自然界的事物回归原状

5. 降低营火对自然界的影响

6. 尊重野生动物

7. 尊重其他的旅行者

我们设计的所有为期一周的户外体验营中,都会在活动刚开始前有不同形式的Leave no trace课堂,尝试用头脑风暴讨论、戏剧表演等方法让大家能够记住这些原则,并在为期一周的户外活动中能够做到。在活动期间,基本上在教练的提醒下大家都会做到这些原则,但是领悟并没有那么深。后来北京一次活动后,我清晰意识到,Leave no trace只是一种原则,这背后最重要的方面其实是对于自然的尊重与保护的理念。原则可以教给学生,而理念则需要自己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体悟。最好的场景,便是大自然,最好的形式便是贴近大自然的户外运动。

2017年10月,我们在北京做了一期做了一期3天2夜的野外徒步技能课程,参加活动的是北京一家国际学校的高一学生,为了学习效果和风险管理。活动中将学生分组,每组大约7人,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。由于这3天2夜的活动都在野外进行,全程没有补给没有住宿,需要每组的学生自己准备并携带食物和露营装备,团队自己使用地图和指北针导航。

此次由于在交通上有耽搁,时间紧张,所以在徒步开始之前并没有进行Leave no trace的课程。于是刚准备出发的时候,几个学生们就把苹果核、没有吃完的食物随手丢弃在地上。他们认为,苹果和食物是可以降解的,扔在野外没关系。看到这一幕后,我和他们讨论这件事情,告诉他们我们不能把食物丢弃在野外,野生动物吃到我们的食物也许会生病。而且食物降解仍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,一方面会影响到水源,还会影响到其他徒步爱好者。

他们起初很惊讶,反问道:\"难道接下来几天剩下的食物我们都要自己背着?\"\"是的,所有垃圾我们都要随身携带,等从山里出来之后才能扔到县城垃圾桶里面。\"想到自己的背包已经很沉重了,这三天两夜要背上这么多的垃圾,虽然心里还是有些抵触,但还是捡起来装进自己的背包中。

接下来路段风景很好,穿过了大片森林、小溪和瀑布,大家有说有笑。行走3小时后,我们到达山顶,本来大家很想坐在山顶上休息,吃点水果。然而,山顶上遍地都是腐烂的食物,也许是不久前的徒步团队路过这里,在这里做饭,垃圾就随手扔在这里。看到这一幕,大家虽然很累,但是纷纷决定不在这里停留。并气愤地谴责这些人在风景这么好的山顶上扔垃圾。还主动和我讨论,为什么这些人这么没有素质,要在这里扔垃圾?借此机会,我便利用休息时间跟他们分享Leave no trace环保理念和一些简单的做法。

团队中的学生都是在城市长大,很清楚垃圾要扔到垃圾桶内。然而,到了野外环境,并没有垃圾桶,本以为可降解的食物可以扔到野外。起初虽然听我了我的话,没有扔食物,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抵触。当看到山顶的这一幕,大家才真正意识到,在野外丢弃所谓的可降解的食物是如此的\"恐怖\"。正是因为户外运动,他们来到野外,因为体验自然的美好,而为破坏环境的人感到气愤,内心深处便有了保护的意愿。

晚上吃完饭后,剩下了一些米粒、汤菜、食物残渣还有垃圾,接下来就是最有挑战的任务-洗碗、洗锅。在野外洗碗洗锅可不像在家里的厨房,把脏的碗放在洗碗池,放水、放洗洁精,清洗即可。第一,食物残渣不能直接扔掉,需要包起来或者挖洞埋起来(建议带走)。第二,由于环保目的,水源一般会离做饭区域一段距离。第三,不能直接在小溪或者河边洗,防止这些残渣进入水源。第四,由于没有污水处理系统,一般不能用洗洁精等对环境有害的洗涤剂。因此,洗碗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程。

由于有了白天在山顶的经历,这次没有抱怨,虽然有点累,但还是打起精神完成这项挑战性的工作。中途虽然遇到很多问题,但是几个人七嘴八舌的就找到了解决方法,清洗好了装备和餐具,分装了垃圾。

10月城市很热,山里的气温很低,我们在营地生起一堆小火,看着星空,听着虫鸣鸟叫,谈论今天的徒步趣事,分享自己的感悟。在他们的分享中,我听到了他们旅途中的趣事,对于探险的激情,对于自然的热爱,对于团队的归属感。同时为今天看到的垃圾表示气愤。也有人觉得晚上垃圾太多,说以后再也不带这么多吃的和包装袋了,要计划一下。

因为了解所以喜欢,因为喜欢所以保护。正是因为徒步运动,让他们来到人迹罕至的野外,接触并了解了自然界,并喜欢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,开始有了尊重与保护自然界的意识。我相信,环保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播种了。

1-5

4-3

2-4

5-2

3-4

11-1
分享即是关怀